工作动态 · 公告栏 · 文章内容

关于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正式启用的通知

关于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正式启用的通知
[2022-09-28 10:52:00]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第26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和学校的工作部署,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沙河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于2022年9月28日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现将建设情况及预约流程通知如下:

一、建设思路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是对高校育人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也是助力学校建设发展、服务学校“三全育人”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按照“1355”总体规划,围绕“一条主线”,聚焦学生社区“三大功能”,依托“五项工程”,组建“五支队伍”,践行“一线规则”,打造了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二、建设内容

(一)围绕一条主线,强化组织领导与统筹规划

围绕“时代新人培育工程”这条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统筹规划、全面布局,稳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切实打通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

(二)聚焦三大功能,打造沉浸式社区育人体系

1.聚焦党建引领核心功能,建设“三个中心”,彰显党建育人成效

建设党建思政中心。优化创新学生社区基层党支部设置,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建设党员先锋工程,设立学生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挖掘典型,宣传展示优秀学生支部、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学生向榜样学习,对标先进,争创优秀。以党建带团建,探索党团共建新路径,通过创新机制、抓好理论学习和阵地建设,全面夯实团建基础,努力让基层组织换发青春活力。

建设党员活动中心。为学生党支部提供学习、研讨、交流、实践的专门空间,拓展党员活动形式,深入推进支部共建,与机关部处等党支部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推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常态化、制度化,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水平。

建设党建文化中心。通过设置党史书香区、党史微空间等主题区域,建设学生党建活动展示长廊、政治生日打卡墙等,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

2.聚焦学生管理服务功能,建设“三个站”,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建设“一站式”学生综合服务站。切实把握学生学习生活需求,提供学生日常相关业务,设立业务自助服务区域,建设学生数据大屏,精准对接学生需要,常态化提供便捷服务,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效率,优化社区服务职能。

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站。组建学生社区心理指导工作队伍,面向社区学生普及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开放团体辅导、心灵氧吧等空间,进一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建设学生就业创业加油站。将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指导服务下沉到学生社区,在社区设立面试室、讨论室、个体和团体辅导室,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3.聚焦数字思政育人功能,构建信息化“三朵云”,彰显学校特色

构建个性化“云档案”。通过学生“一张表”记录学生学业成绩、创新实践、文体活动、志愿服务、获奖情况、科研经历等学生全过程电子档案,形成学年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多维度描绘学生成长“雷达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共性化“云画像”。通过大数据分析,抽取群体学生共性特征、建立群像分析,激励广大学生对标争优。通过与所在学院、专业学生横向对比,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改善发展路径,优化成长模式,进一步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实现精准化“云预警”。建设学生数据门户,设置重点评价指标,并面向学生个体、学生工作干部、校院两级领导提供“云预警”信息,科学指导、及时开展相关工作,提升育人成效。

(三)依托五项工程,完善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1.实施“德育铸魂”工程,引领学生理想信念

推进思政品牌活动进社区。将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融入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开展融入社区、楼宇、寝室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定期开展“名家大师面对面”“新生引航讲座”“青学工程”“研究生宣讲团”“基层组织建设创优”“先锋典型选树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品牌活动,开展基于学生社区的校园文化、素质拓展活动,将爱党爱国、爱校荣校教育的丰富内涵融入其中,形成育人长效机制,促进学生思想成长和综合能力提升。

推进网络思政进社区。拓展思政引领途径,加强学生社区网络思政平台的研发、建设。立足学生社区,建立交流、分享、研讨的网络平台,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进行引导教育。结合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建设“互联网+社区”思想教育平台。

 

2.实施“智育固本”工程,提升学业发展

推动学业辅导进社区。统筹校内外师资力量,助力教育资源下沉,搭建专业课程答疑、学科竞赛辅导、学术分享交流的平台,聚焦前沿科技主题,组织开展学术沙龙等活动。发挥朋辈力量,开展“学霸小课堂”等活动,助力学业发展。开发学生基层组织学习功能,定期开展学风建设主题党团日活动、班会,制定社区学业帮扶计划,鼓励组建主题学习兴趣小组,在学生社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推动创新创业活动进社区。在社区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宣传、动员、辅导等工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开展主题宣讲,解读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激励广大学生笃学精进、积极创新。

3.实施“体育强身”工程,促进身心健康

推进体育活动进社区。定期开展保健知识小课堂,引导学生正确健身,注重健康生活,提高身体素质。设置必要健身设施,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基础支持。鼓励学生以宿舍或者社区为单位参加各大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提升体育活动参与率。

打造“一楼一品,一校多品”体育育人特色项目。统筹配置体育类学生社团,承办特色体育健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育人工作发展。

4.实施“美育润心”工程,陶冶高尚情操

推进美育活动进社区。依托美育中心、各类兴趣社团,定期开展各类艺术兴趣活动,在学生社区中形成美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教育机制。

积极开发宿舍美育功能。通过开展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在学生社区中挖掘温馨和谐、团结进步的学生宿舍典型,鼓励建设富有特色、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将美育教育融入日常。

5.实施“劳动淬炼”工程,磨砺意志品格

推进劳动教育进社区。定期开展“工匠精神”主题系列宣讲,在学生中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劳动情怀,塑造社会、国家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推进劳动实践进社区。定期开展宿舍卫生评比活动,将劳动教育下沉到社区建设中。以宿舍楼为单位,在学生社区设立多个志愿服务岗,开展垃圾分类、防疫测温等志愿服务工作,激励学生为师生办实事,在劳动实践中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

 

 

(四)组建五支队伍,构建全员协同新育人体系

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进社区。践行“一线规则”,将党建引领与学生社区建设深度融合,共绘学生社区党建“同心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将通过座谈会等方式定期深入学生社区开展座谈交流活动,机关部处、学院负责同志定期也将通过“咖啡时间”“恳谈会”等形式深入学生社区,做到常态化联系社区学生,推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落实辅导员队伍进社区。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共成长,做到全员覆盖,全时保障,强化对社区学生的政治引领、思想辅导和日常管理。充分依托社区开展深度辅导、党团班活动等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落实专任教师队伍进社区。组织思政课教师入驻学生社区,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组织专业课教师学业辅导团队,定期在社区开展专业课程答疑、学科竞赛辅导、前沿科技讲座等活动。同时,推进体育美育任课教师进社区指导学生开展体育、美育活动,组建兴趣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落实管理服务队伍进社区。推动各职能部门联动协作、共同参与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构建一支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管理服务队伍,在关心、帮助、服务师生中,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增强育人实效。组织社区内后勤组织及相关服务人员为学生社区提供服务保障,吸纳社区学生合理需求及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及时落实,切实提升学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育人实效。

落实学生骨干队伍进社区。充分发挥学生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形式,激发基层社区的发展活力。通过设立学生党员先锋岗、挂牌党员宿舍等方式,强化学生党员服务意识。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提升资助育人实效,推动劳动教育实践。设立志愿服务岗位,培养奉献精神,弘扬青春正能量。设立学生社团组织,承办特色学业、体育、美育等特色项目,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社区的发展活力。三、预约流程

“一站式”学生社区预约系统功能已在网上服务大厅上线,搜索关键词“一站式”,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沙河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场地预约”,选择预约场地和预约时间,完成全部审批后即可到现场登记并使用。在预约过程中,如有疑问,可致电62282757-8002。具体预约流程详见附件。

 

学生工作部

研究生工作部

2022年9月28日